“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敝谢褡謇粗厥佣宰优募彝ソ逃�,注重营造良好家风,形成了内容丰富、发人深省的家训文化。海峡两岸民间姓氏同根同源,交流家训文化、追慕先祖荣光、弘扬传统美德成为近些年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
6月2日,由两岸民间文化团体举办的第十届海峡百姓论坛热闹登场。两岸约800位姓氏宗亲代表齐聚台湾新竹,以“传承优秀族规家训,倡导良好家风建设”为主要议题,开展两岸地对地、民对民、姓对姓的宗亲联谊交流。
品德修养的文化宝库
“把经典家训和个人品德修养结合起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机会更大�!甭厶成�,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朱高正一边背诵《朱子家训》,一边解释其中含义,引起现场听众强烈共鸣。朱高正说,他本是研究西方哲学的,留学德国时深感中华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愈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凹已挡恢皇悄美幢车模悄美醋龅摹!敝旄哒硎荆背S谩吨熳蛹已怠范哉占觳樽约旱难孕��!叭擞行」荻讨�;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家训中的这句话是朱高正最早用来诫勉自己的格言,他回忆说,自己早年脾气急躁,见到有人插队就一定要找人理论,后来慢慢以家训涵养自己的宽容之心。
现年82岁的福州大学教授吴汉光本是一名电气工程专家,退休之后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诸如姓氏源流等传统文化研究�!拔业耐晔窃谌站苫湔ㄖ卸裙模笔绷⒅疽抗幻瘢褪鞘艿搅思已档挠跋��!蔽夂汗獠唤鲈谕晔逼谑鼙炯壹已档挠跋欤捕凉觳摹吨渭腋裱浴返绕渌帐霞已�。他认为,各姓家训虽各有侧重,但皆体现了“修齐治平”的思想�!爸泄俗郧坎幌⒌牡赖缕分�,是透过家训刻在骨子里的,这是我们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原因�!蔽夂汗馑�,他退休之后从事传统文化研究,正是受一种文化使命的感召。
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论坛上,不少宗亲代表纷纷阐述对各自家训的研究心得,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魏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魏冶和台湾魏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魏炳煌的联合研究成果,颇为引人注目。“明清时期,漳州梅林魏氏一支迁台,自此与大陆宗亲相隔百年,却保留着与大陆完全相同的祠堂规制、堂号、礼仪,也延续着和大陆高度相似的族规和家训�!蔽阂庇胛罕鸵患绻剩钙鸶髯约已蹈窍嗉尥�。魏冶认为,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构建和谐社会,魏氏家训节俭自律、重教尚学、务实开放和心系天下的精髓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魏炳煌透露:“两岸魏氏宗亲如今正在携手编纂新的魏氏家训,使祖辈的精神适应时代需要,让两岸的年轻人都能从中受益�!�
这次论坛,不少宗亲代表在发言中都提到了《武肃王遗训》和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的故事。“《遗训》中说,‘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献嫦壬嵝∫宥纱蟮赖慕痰�,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平统一。”福建建筑学校原校长钱可铭如今担任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钱氏委员会副会长,他认为,钱氏家训中的核心精神历经千年而不朽,它以天下为己任、首贵民生福祉的博大胸怀在今天有着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两岸追求和平统一的精神力量。
剪不断的血脉亲情
两岸开放探亲后,台湾民众纷纷到大陆寻根问祖,接续血脉亲情�;匾淦鸬蹦暄案某【埃恫┪囊廊荒蜒诩ざR恫┪乃担ㄍ逡妒舷缺怖刺ǘň右延�300年,他花了20余年时间收集整理台湾叶氏族谱,努力追溯叶氏来台的源头。2005年,在大陆宗亲帮助下,他终于在福建诏安县秀篆镇找到先祖迁台前生活的隔背村,欣喜若狂。“看到大致相同的民俗、饮食、信仰,看到叶氏祠堂时,我深信这就是我的根,我的血缘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币恫┪母锌�,能够认祖归宗、找到大陆亲人,要感谢先人留下的足迹、文献和族谱,“纵然沧海桑田、山长水远,也阻隔不了我们的血脉亲情�!�
两岸宗亲代表齐聚一堂,本是喜庆祥和之事,但由于台当局恶意阻挠,部分大陆人士未能到场,这让许多代表气愤不已�!鞍傩章厶尘侔炝�10届,一直顺遂,但这次活动筹备却历经了‘风风雨雨’�!被疃靼旆街坏奶ㄍ灏傩瘴幕涣餍岣崩硎鲁�、郑成功后裔郑昭明说,论坛通过对各姓氏优秀族规家训的研讨交流,不仅对两岸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品德塑造、家风建设有积极意义,也将更深层次地沟通融合两岸同胞共同的信仰和文化感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他强调,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还是要继续坚强办下去�!扒兹思媸遣豢勺璧驳模桨锻骋坏慕桃彩遣豢赡苣孀摹!敝U衙骷岫ǖ厮�。(记者 冯学知)
[责任编辑: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