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自媒体平台上持续曝光四川资阳市安岳县封门寺石刻大佛遭遇油漆重绘、水泥修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而当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由于安岳县石刻文物多达10多万尊,分布点多、线长、面宽,但并未配备相应的文物�;さ淖式鸷腿肆�,文保的主要力量是居住在文物点的老年人和狗,当地的文物�;っ媪偌罄Ь场#ㄉ嫌涡挛�8月13日)
安岳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全县登记的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有234处,912处文物点,历代石刻造像10万余尊;而最出名的封门寺石刻开凿于南宋,于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さノ�。然而,与众多的文物点相比,安岳县文物局只有工作人员25人,虽然制定了全员巡查文物的制度,但仍然捉襟见肘。因此,特聘请了居住在文物点的热心村民作文管员,并配备一只狼狗,用于夜间防盗备勤。在这样制度下,安岳县的文物�;と匀〉昧艘欢ǖ某晒袄先�+狗”这样的文保力量的配备,仍相对薄弱。
这样缺资金、少人力的文物�;ちα浚唤鍪沟钡氐奈谋9ぷ鞅旧砻媪僮啪薮蟮难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文物�;び肜�。当专业文保人员缺失,面临文物保护和开发难以兼顾的情况下,相对有限的人员只能用于�;すぷ鳎苣咽刮奈镌诠参幕徒逃矫娣⒒蛹壑怠�
因此,要破解这一难题,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加大�;ちΧ�,予以资金和人力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还应适当借助社会力量,招纳一批高水平的文保志愿者队伍,解决当地文保人才的供需矛盾。文保志愿者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帮助保护文物,同时,还应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在公众和专业的文保人员之间搭建一道桥梁,将深奥的文物知识传播出去,争取成为专业文保队伍的后备军,与专业文�;菇裘芰担植⒔�。
石窟石刻等历史文物,是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更是地方的“文化名片”。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都有责任�;ず谜庑┪奈铮谜庑├缬甑那晡奈�,在一代代人的�;は�,持续闪耀它独特的魅力,重新回到它应有的历史位置。(中国台湾网网友:翟羽茜)
�。ū疚奈牙锤澹淮碇泄ㄍ逋鄣悖�
[责任编辑:李杰]